甲状腺癌离你有多远?从结节到恶性肿瘤的演变路径_检查_治疗_患者
在体检报告中,“甲状腺结节” 这一术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人在看到这几个字时,心里都会 “咯噔” 一下,不由自主地将其与甲状腺癌联系起来。那么,甲状腺结节究竟是什么?它们真的会发展成甲状腺癌吗?甲状腺癌离我们普通人又有多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疑问的答案。
甲状腺结节:普遍存在的 “小麻烦”
甲状腺,这个形似蝴蝶的内分泌器官,位于我们颈部前方,虽然体积不大,却在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多个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甲状腺结节,简单来说,就是甲状腺组织中出现的局限性肿块。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一般人群中通过触诊的检出率为 3%-7%,借助高分辨率超声,这一数字可高达 20%-76% 。也就是说,每 10 个人中,可能就有 2 - 7 人存在甲状腺结节。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就像脖子里多长了个 “小疙瘩”,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明显影响,很多人甚至毫无察觉,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常见的良性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它们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碘摄入异常、甲状腺自身炎症、退行性病变等都可能与之相关 。
从结节到癌:并非必然的演变
虽然甲状腺结节很常见,但幸运的是,仅有 5%-10% 为恶性,即甲状腺癌 。曾经,人们普遍认为甲状腺癌是由良性结节逐渐演变而来,经历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等阶段,最终发展为浸润性癌。然而,最新研究表明,甲状腺癌可能更倾向于从正常甲状腺直接发展而来,而并非先变成良性结节,再进一步演变成甲状腺癌 。所以,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良性结节之后,不必过分担心其会演变成甲状腺癌。
展开剩余62%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良性结节都可以被忽视。当结节出现一些异常特征时,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例如,结节生长迅速,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质地坚硬,摸起来像石头一样;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态不规则,呈毛刺状或分叶状;结节内部出现微小钙化灶;或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如果超声检查发现结节存在这些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如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通过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明确结节的性质 。
甲状腺癌:可防可治的 “温柔癌”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根据肿瘤的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乳头状甲状腺癌、滤泡状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 90% 。
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其恶性程度和预后也有所不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进展缓慢,近似良性病程,10 年生存率很高,经过规范化治疗,患者可以长期生存,生活质量也基本不受影响 。甲状腺髓样癌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而未分化癌则较为凶险,恶性程度极高,生长迅速,容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 。
尽管甲状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它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中,如核电站事故、医疗辐射等,会显著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儿童时期的辐射暴露影响更为明显 。家族遗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癌患者,特别是直系亲属,那么个体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会相对增加 。此外,碘摄入量异常、肥胖、雌激素水平变化等也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存在关联 。
早发现、早治疗:守护甲状腺健康
虽然甲状腺癌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对于普通人来说,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是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关键。建议普通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尤其是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等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缩短检查间隔时间 。
如果不幸确诊为甲状腺癌,也不要惊慌失措。除未分化癌以外,手术是各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并辅助应用放射性核素、TSH 抑制及外放射等治疗 。对于中高危患者,手术后接受碘 131 辅助治疗和内分泌抑制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治愈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升,许多患者在治疗后都能回归正常生活。
甲状腺结节虽然常见,但大多数为良性,从结节发展到甲状腺癌的情况相对较少。了解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相关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是我们守护甲状腺健康的有力武器。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甲状腺问题,远离甲状腺癌的威胁,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发布于:北京市
